对话逐际动力创始人:人形机器人、AI与生产力工具
峰瑞
对于足式机器人的赛道,看似认知门槛很低,但是要真正理解技术难点并不容易,其实是超级无敌难。
张巍
其实也没到这个程度。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领域的预期与现实技术边界之间还存在差距。难点在于,机器人现在能实现的功能满足不了大家想象中无所不能的预期。排除把足式机器人当作科研教育工具和满足“猎奇”的玩具,机器人的本质是代替人运动,成为一种生产力,运动能力才是足式机器人的最基本能力。
36氪
今天看到的大模型,都是通过搜索、对话等实现,要想将AI落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世界并得到应用,机器人是可预见的方向,也是行业为之振奋的原因。
张巍
大模型让大家看到了机器人从1-100没那么难了,我们解决好机器人从0-1的本体问题,人形机器人商业落地的闭环也就可以预知了。
36氪
从AI出发的大模型创业者,都希望做出具有通用性的机器人,而从硬件和运动控制出发的创业者,更期待将人形机器人与行业模型的能力结合。
张巍
大模型能帮助机器人拥有“大脑”,但是无法帮助企业设计出机器人本体,这个难度相当于让大模型直接设计波音空客飞机或火箭的控制器。大模型对于物理运动能力的帮助目前是有限的,AI代替人决策,机器人代替人劳动,大模型擅长的是把成熟的物理运动能力拼接起来,完成复杂的任务。
36氪
机器人是个软硬结合的事情,哪怕硬件做好了,没有软件,也无法检验硬件效果。
张巍
人形机器人最核心的壁垒是基于感知的运动控制Perceptive Locomotion,将感知和控制结合起来,让机器人能与环境进行不需要预先设定的自由交互。
36氪
行业从业者用50年的时间等来了机器人“大脑”的升级,让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有了跨越,而未来的路,需要的是跨越成本和场景的屏障。
张巍
在平地上走路不是技术的飞跃,也没有太多的商业价值,全身的运动和全地形移动才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点。人形机器人可以解决目前专机无法处理的问题,但它需要具有替换至少2-3个不同工种工人的能力,如既能搬箱子,又可以做质量检测,它最终是一个通用的物理运动平台。
高工
今天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既不需要急功近利的资本泡沫,也不需要坐等时机的悲观主义,需要的是静静打磨技术与产品这种“谨慎乐观主义”,这种企业越多,我们越接近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
张巍
足式机器人要实现全地形的移动行走,需要基于感知的运动控制能力(Perceptive Locomotion),而在这个领域有技术积累的团队非常少,就连学界也是这两年才逐渐开始深入研究,更不要提从实验室到工程化落地。因此,要让人形双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地行走,还需要在这方面做大量的技术储备与积累。这个储备和积累短时间内不一定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但这是个必经阶段。如果我们要做出一个真正的生产力工具,就必须扎实地做好软件算法这件事。
张巍博士
张巍博士于2022年创立通用足式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也是南方科技大学长聘教授、深圳鹏城学者特聘教授,作为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职业奖、36氪科创家等荣誉。在创立逐际动力前,张巍博士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长聘教授,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拥有普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
逐际动力
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是一家通用足式机器人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学术和技术储备,专注于运动智能(Motion Intelligence)与足式机器人(Legged Robot)的研发和制造,产品包括人形双足、四足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落地应用聚焦在工业巡检、物流配送、特种作业、家庭服务等2B和2C领域。逐际动力拥有一支顶尖的研发团队,自2005年以来,长期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权威机构合作,开展机器人与控制算法的前沿技术研究。凭借强大的软硬件自主研发能力,逐际动力致力于机器人的颠覆式创新,实现通用型、全地形移动操作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以极致的技术和产品打破人与机器人的边界,重新定义人类的劳动模式。逐际动力创立于2022年,全球总部位于中国深圳。